抱歉,您的浏览器无法访问本站
本页面需要浏览器支持(启用)JavaScript
了解详情 >

我们在一年前启动了 Reflex,以便任何了解 Python 的人都可以轻松构建 Web 应用程序并与世界分享,而无需学习新语言和拼凑一堆不同的工具。

Web 开发是最流行的编程用例之一。 Python 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编程语言之一。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用 Python 构建 Web 应用程序呢?

以上来自Reflex构建者发布的博客,原文链接如下:

note Reflex 是一个开源库,旨在使用纯 Python 构建全栈 Web 应用程序。它的设计理念是让开发者能够完全使用 Python 编写应用的前端和后端,无需学习 JavaScript。这对于那些希望专注于 Python 编程语言的开发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福音。

上面说的都是场面话,这都依托于它自身包装的第三方应用够丰富。但是,对于一些冷门的应用,比如我这里要说的IGV浏览器,就没有那么容易了。这里我就来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在 Reflex 里面使用 IGV 浏览器的。

本教程中,我们的目标是使用第二代和第三代全基因组测序 (WGS) 数据组装细菌基因组。我们将以此为例来探讨WGS数据分析,并探讨测序技术之间的差异。

NART设计用于基于图谱的纳米孔扩增子(实时)分析,例如 16S rRNA 基因。NARTNART(Nanopore Amplicon Real-Time entry)和 NAWF(Nanopore Amplicon snakemake WorkFlow entry)组成。通过基于映射的策略提供从基础调用读取到最终计数矩阵的(实时)端到端解决方案。

LACA是用于长扩增子一致性分析(例如 16S rRNA 基因扩增子分析)的可重复且可扩展的工作流程。它使用用snakemake管理工作流程以及conda来管理环境。

在此工作流程中,介绍了 Qiime2 和 R 中 16S rRNA 基因扩增子数据分析的主要步骤。本教程是为哥本哈根大学食品科学系的 MAC 2023 课程准备的。尽管这些步骤是为 Oxford Nanopore Tech (ONT) 测序设计的,但也在 Ilumina 短读长上进行了测试。

简介

在我们的应用小程序中,我们是前后端分离的。前端页面只负责渲染,而后端需要处理数据。但是如果遇到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,我们处理起来就很缓慢,如果我们想通过AJAX的方法追踪后台数据变化的进度,需要用到轮询的方案,这个是非常消耗资源的。这里我们用VueJS和Fastapi的小例子演示前端传递数据,后台用10秒处理数据并实时反应进度给前台的实现。

什么是Vue.js

VueJS是一个渐进式的前端框架,所谓渐进式的意思就是你可以用它快速完成原型创作,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。他可以足够简单,也可以足够完善,那么对于新手小白来说,这简直就是福利!

上一篇文章我们写了一个Streamlit的程序来全栈的执行我们的任务,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它的一个缺点:前端界面非异步,UI定制缺乏灵活性。那么,我们接下来尝试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方式来完成上次的任务。

输入是两个字符串,输出是对齐后的两个字符串。